日內瓦,2022年3月30日——江詩丹頓推出獨一無二的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三問報時陀飛 輪單按鈕雙秒追針計時腕表,搭載全新品牌自制2757手動上鏈機芯,彰顯出在復雜功能時計領 域的深厚積淀。延續品牌對高級制表的精妙創意,這枚具備陀飛輪調節裝置的時計還兼備三問報 時與單按鈕雙秒追針計時兩項復雜功能。如此罕見的復雜功能組合此前往往見于懷表領域中,且 多為獨一無二的定制時計。除了復雜的技術內涵,全新腕表的美學設計和明晰的表盤布局也格外 引人注目。
江詩丹頓制表大師在獨一無二的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腕表新作中再次完成驚人挑戰:以陀 飛輪機芯同時驅動三問報時和雙秒追針計時兩項復雜功能。
該機芯在一枚三問報時機芯的基礎上巧妙融入雙秒追針計時裝置,展現出令人驚嘆的精湛技藝。 這是江詩丹頓首次在腕表作品中推出這一復雜功能組合,兩項復雜功能配備陀飛輪裝置的組合在 懷表中已屬少見,在腕表中更是鳳毛麟角。全新時計的另一獨到之處在于簡約的表盤設計和清 晰明了的計時功能顯示:陀飛輪僅在表底顯露;表盤上以偏心式布局顯示時間和30分鐘計時功 能,突顯出兩根中央計時指針;表殼左側的滑桿則透露出三問報時功能的存在。這一美學設計理 念貫穿于每一處精心構思的細節和裝飾元素中,淋漓詮釋了江詩丹頓2022年度主題——“解構 之美”。
早在1819年,江詩丹頓便已推出首款具備獨立跳秒裝置和二問報時功能的懷表,如今已收入 品牌典藏。跳秒裝置可驅動中央秒針以每秒一次的頻率跳躍前進,在短時計時中發揮著重要作 用。18世紀末,制表師通過在機芯中另設一組輪系,增加獨立的跳秒裝置,使得秒針可隨時啟 停,且不會影響常規時間顯示,這也因此被視為計時碼表的前身。追針計時碼表最早于1831年 問世,最初采用單根追針秒針的設計,1838年推出雙針設計。這一設計的計時裝置中設有兩根 同軸的計時指針,通過掣停其中一根指針,可記錄兩根針之間的間隔時間,停針重啟后,又會“ 追上”仍在運動的另一根指針。江詩丹頓隨即將這些技術用于當時的計時懷表中,1889年便為 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一位賽馬愛好者打造了一枚雙秒追針計時時計。
新款腕表搭載由品牌制表師研制的2757手動上鏈機芯,共包含698個零件。如此繁多的零件意味 著機芯的復雜程度之罕見,甚至大多數的超卓復雜功能機芯在構造的復雜度及零件數量上都要相 形見絀。在為腕表注入精湛技藝的同時,制表師亦竭力挑戰優雅機械美學的極限,將各項復雜功 能井然有序地融匯于一枚極為纖薄的機芯內,機芯厚度僅10.4毫米,直徑33.3毫米。
2757機芯每小時振動18,000次(振頻2.5赫茲),動力儲存約達60小時,可實現精確至1/5秒的 短時計時,通過表盤外緣的軌道式分鐘刻度顯示。深灰色表盤以不同尋常的布局,突顯雙秒追針 計時功能。時分顯示盤位于表盤偏心位置,確保30分鐘計時盤可以從容地安置于2點位,一目了 然。6點位設有小秒盤,用于指示腕表的正常運轉,并為兩根中央計時指針留出充足空間。
機芯的結構設計,尤其是計時功能的布局,均以提升性能為目的。制表界的偉大發明大多早已問 世,如今的創新主要集中于機芯運作性能的優化。為此,制表師需要先設計機芯的構造,再探尋 創新材質。2757機芯的研發過程便是如此。機芯中增設的雙秒追針計時組件夾板采用了特殊的 結構設計,使各部件布局更加緊湊,配合更高效。除了纖薄機芯結構的進一步優化外,全新材質 亦得以應用。傳動輪系的部分齒輪或以鈦金屬制成,或表面經過鎳磷合金電鍍處理,并采用江詩 丹頓獨家的齒形設計,使齒輪嚙合更加緊密,避免秒針啟動時的顫針現象。此外,雙秒追針計時 裝置中的一根追針叉桿及隔離器采用超輕硅材質打造,無需潤滑。由于零件的重量及機械摩擦減 少,發條盒的能量損失降低,使得腕表即使在啟動計時功能的情況下,仍能保證長達50小時的動 力儲存。
短時計時功能意味著走時精度必須經過精密調節。江詩丹頓制表師為機芯配備了雙導柱輪,分別 用于計時和雙秒追針計時?;A計時功能由2點位的單按鈕控制,包括啟動、停止及重置;4點位 的按鈕則用于啟動和重置雙秒追針計時功能。按下4點位的按鈕后,追針秒針停止走動,即可記 錄下這一段時長;再次按下按鈕后,追針秒針立即追上持續轉動的計時秒針,繼續計時。表盤上 的內、外兩個刻度圈更彰顯出腕表的精湛技術內涵。其中外圈為白色絲網印刷的測速儀刻度,用 于測算計時開始后一分鐘以內以1,000米為單位距離的平均速度(千米/小時);內圈為紅色的測 距儀刻度,用于根據音速(340米/秒)測算20公里以內的距離。
除了計時功能,腕表還配備了三問報時裝置,由表殼左側的滑桿控制。三問報時是響鬧時計中的 核心復雜功能,可按需鳴報小時、刻鐘和分鐘,在江詩丹頓綿延兩個多世紀的制表歷史中占據著 重要篇章。據品牌資料記載,江詩丹頓的首枚問表誕生于1806年,是一枚金質二問報時懷表。 自那時起,自鳴表和問表便成為品牌制表傳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斷發展至今。
秉承這一傳統而打造的2757機芯融匯了品牌不斷精進的技術結晶,其中便包括精巧的向心性飛 行報時調速器。在三問報時腕表中,這一裝置可通過調節報時節奏,確保腕表鳴音清晰、和諧。 調速系統中的兩個砝碼采用獨特造型設計,利用向心力對調速器旋轉軸進行制動,確保發條動力 在陀飛輪調節下均勻釋放。這一原創裝置在運行過程中完全靜音。陀飛輪僅可透過表底蓋窺見其 精妙構造,陀飛輪框架為品牌標志性的馬耳他十字造型,由經手工倒角打磨的板橋支撐,每分鐘 旋轉一圈。
全新腕表采用直徑45毫米的18K 5N粉紅金表殼,配備透明表底蓋,搭配鱷魚皮表帶及金質折疊 式表扣。腕表不僅展現出精湛的技術內涵,亦彰顯了精妙的高級鐘表裝飾打磨技藝。作為江詩丹 頓時計的標志性特色,每個零件在組裝前均經過細致的手工裝飾打磨,即便是隱密的細節也不例 外。倒角、拋光打磨、緞光裝飾、磨砂、圓形粒紋打磨、雕刻以及噴砂處理等工藝的交替運用, 營造出豐富的光影變化,為機芯注入鮮活的魅力,盡顯品牌與生俱來的“解構之美”。在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三問報時陀飛輪單按鈕雙秒追針計時腕表中,機芯的組裝、調校和裝殼僅 耗費總工時的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的時間全部用于機芯的裝飾打磨。板橋及主夾板經過品牌 標志性的黑色涂層處理,與閃爍著金屬光澤的活動部件形成鮮明對比,突顯精密機械運作的藝術 美感,并盡顯于精心構思的細節中。表盤一側的鏤雕板橋經圓形緞光裝飾打磨,翼面予以手工倒 角及直紋打磨。輪組采用復雜的拋光打磨工藝,軸桿經過倒角處理,其中鈦金屬齒輪需采用特殊 工具進行拋光。
延續18世紀“閣樓工匠(cabinotiers)”的制表傳統,腕表僅由一位主制表師全程負責機芯 各部件的裝飾打磨、組裝、調校及裝殼。表背一側采用該制表師原創的全新裝飾,更彰顯出腕 表的精妙美感。黑色板橋表面采用鏤雕設計,并經手工噴砂裝飾,呈現極為精細的粒紋質感, 頂部凹槽則做鏡面拋光處理。精湛的裝飾工藝營造出啞光與亮面交映的光影效果,輝映出機芯 中的“妙音”報時部件。報時調速器上雕刻醒目的“J.M.C.”字樣,致敬江詩丹頓創始人之一 Jean-Marc Vacheron先生。裝置中的橫桿經過細致的手工圓角拋光處理,歷時12小時才打磨 完成。陀飛輪板橋上雕刻馬耳他十字品牌標識。腕表采用直徑45毫米的18K 5N粉紅金表殼,搭 配黑色鱷魚皮表帶,巧妙凝聚了江詩丹頓極具想象力的經典設計美學、精湛的復雜功能造詣與細 致匠心。
獨一無二的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三問報時陀飛輪單按鈕雙秒追針計時腕表中,每一處部件 均經過精益求精的修飾打磨與裝飾,乃至隱蔽之處也不例外,生動詮釋了品牌2022年度主題“ 解構之美?”。從設計師每一次深思熟慮的美學抉擇,到手工匠人細致入微的裝飾打磨,無不彰 顯出對細節的執著追求。每一枚時計作品的各個部件都飽含匠心,即便是隱于機芯內部的細節也 一絲不茍。放眼細看,可欣賞到表盤上精致的機刻雕花圖案,還有鑲嵌珠寶的分鐘刻度圈、線條 優美的經典馬耳他十字造型表鏈鏈節、陀飛輪框架上指示秒鐘的精巧藍鋼螺釘,以及鏡面拋光的 三問報時音錘、夾板和板橋上精細的倒角打磨,更有以微繪琺瑯工藝生動呈現風暴下破浪前行的 船只。江詩丹頓深信,對細節的入微關切成就了解構之美,美在此真正得以顯現。
江詩丹頓推出獨一無二的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三問報時陀飛輪單按鈕雙秒追針計時腕表, 演繹非凡制表技藝與精妙美學魅力的動人交響。腕表罕見地將三問報時與雙秒追針計時功能融匯 于陀飛輪機芯中。這款全新的2757手動上鏈機芯構造極為復雜,由近700個零件組成,且設計纖 薄,厚度僅為10.4毫米。機芯的性能和可靠度均恪守業內超卓標準。機芯內增設的計時組件夾板 采用了全新的結構設計,此外還引入了硅等更輕盈、摩擦系數更小的材質。如此一來,腕表能在 啟用精準計時的同時確保50小時的動力儲存。三問報時裝置亦深蘊匠心,特別搭載了向心性飛行 報時調速器,以調節報時節奏。機芯的裝飾打磨亦體現了同樣細致入微的制表理念,各處細節均 采用高級鐘表裝飾打磨工藝,予以精細的手工處理,不同零件在其色澤及表面的裝飾細節上均形 成巧妙而迷人的對比。延續江詩丹頓一貫秉承的日內瓦高級制表傳統,這枚Les Cabinotiers閣 樓工匠時計的裝飾打磨和組裝均由同一位制表大師負責完成,表盤以偏心式布局確保讀時清晰。 腕表采用直徑45毫米的18K 5N粉紅金表殼,搭配鱷魚皮表帶。
朗格4小時前023
NOMOS9小時前060
萬國10小時前034
昆侖10小時前037
格拉蘇蒂原創1天前076
百達翡麗2天前099
獨立制表2天前0215
寶格麗2022-11-18 19:080106
評論(0)